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听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悲歌阵阵

2016-04-25 09:40:02 [来源:大同思想网] 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岳麓书院在,白鹿洞书院在……朱熹一生开办、修复、主讲70所书院,从他一出生就开始算,平均每年一所书院,都分布在江南岸。武昌起义后,以曾国藩、李鸿章、袁世凯为代表的和平演进路线和以孙中山、黄兴、宋教仁为代表的共和革命路线,一旦握手,清帝就退位了。

思想者小路

在前往贵州途中,路过长沙,王阳明专门去了岳麓书院。走在岳麓山里的一条小路上,他应该想起当年“朱张会讲”盛况,张栻当时主管岳麓书院教事。

盛况时,谁能想到朱熹晚年会有那样一番忧愤悲苦的遭遇,竟然会在一片皆曰可杀声中绝望而死。不过,人死了,思想没有死,连迫害者都死了,被迫害的思想还是不会死。思想者需要平反吗?不需要。他宁愿受难。

那么朱熹呢?他的思想不是从伪学变成理学,他本人不是从伪人变成圣人了吗?这难道不是平反?当然不是,那是王权主义向自由思想让步,是一代王朝被思想者征服。当然,不是被一个思想者征服,而是被一代又一代思想者用思想征服。

思想,要传承。思想者,要有接班人。书院,便应运而生。统治者有王朝,思想者有书院。书院,是思想国,是思想者的共和国。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,还有共和的制度与生活。书院,是思想者的家园,思想共和,是共和国的根。文化中国在,书院就在;书院在,思想者不败。

岳麓书院在,白鹿洞书院在……朱熹一生开办、修复、主讲70所书院,从他一出生就开始算,平均每年一所书院,都分布在江南岸。这样一支思想大军,代表文化中国出征,以书院的形式北伐,从江南到江北,到淮南,到中原,分布于黄河两岸,延伸至龙门—碣石一线。中国的思想者们,就这样以思想的传播和书院的拓展,收复国土和国权。

还在南宋灭亡以前,宋理宗就为朱熹“平反”了,但其实这是多余的,因为几乎就在同时,北方的元朝已经认同了朱熹,而南宋离灭亡已经不远了。朱熹胜利了,不在于王权终于认同了他,而在于他和他的弟子们用思想完成了北伐。可他胜利的同时,也就是失败的开始,王权认同了他,也占有了他。

民间思想一旦成为官学,就像离开了大地的安泰一样,失去力量。是谁将朱熹高高举起,使之丧失发展的力量?是朱元璋。这位草根帝王深知民间思想的力量,离不开民间社会的土壤,他将理学从民间移植到了官方。这一移植,思想者就异化,这异化很可怕,能彻底打败思想者的,也就只有这异化。

到了20世纪末,龙应台女士也走在这条当年朱熹、王阳明走过、曾国藩和毛泽东接着走过的小路上,她在想,这千年书院为什么“时而房舍巍峨,书声琅琅,时而断垣残壁,鬼影幢幢”?这样的情形,不仅出现在书院,还出现在思想者身上,例如朱熹,究竟是什么使他的形象变成“断垣残壁”,使他的思想变得“鬼影幢幢”?“全是那政治的霸权”,可王阳明怎么想?

王阳明不知道有一种国家叫做共和国,不懂得还有一种政治叫做民主政治,当他从贵州回来,再次走在这条小路上,他依然还是反求诸己,从内心深处拿出良知。最根本的解决,是政治解决还是道德解决?他认为,是道德解决。因为他不知道于“君君臣臣”之外,还有其他途径和方式的政治解决。

而道德的根柢,就在内心里孕育,良知的光芒,灿如星宇。那就用良知来照亮一切吧!它的光源就在我们的内心里。良知的光芒,洒落在这条小路上,这光芒里,也许就有龙应台女士所说的对于政治霸权的抗争力量。她发现,“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,毁了却总能再建”,就因为民间有这力量。

这力量,不仅来自良知,而且来自“学问”,她说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一个社会已经认为“学问”和“思辨”是维系文明的根本,那它一定就是一个思想发达、海阔天空的社会。那是对书院共和时代的赞美,对自由化社会的赞美。这条小路就是通往书院的共和之路,通往自由化社会之路,从这条小路上走出来的近代湖湘文化,便是“思想发达,海阔天空”的文化。

共和国的根

自有书院以来,没有任何一所书院,能比岳麓书院更为有始有终了。

当年“四大书院”,北方的早就衰落了,只有江南的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在发展,宋代朱熹就在这两所书院讲学,明代王阳明也在这两所书院讲学,可到了清代,连白鹿洞书院也衰落了,而岳麓书院却更加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。没有一所书院,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集中反映并代表一方水土。白鹿洞书院不行,东林书院也不行,惟有岳麓书院能自豪地说,它代表湖湘文化。湖湘本土上,几乎所有的民间思想者都与岳麓书院有关。自从朱熹和王阳明这两位伟大的讲学者来播下了理学和心学的种子,湖湘文化就在岳麓书院里成长起来了,不光担待一方水土荣辱,还要担待一国命运兴衰。

湖湘文化,从“格物致知”里抓住“物”——格物,格物不是致知,而是致用;从“知行合一”里揪出“行”——力行,力行不是求知,而是经世,走出经世致用一路。明清之际,王船山以经世致用,为湖湘文化开山;曾国藩以理学治军——格物,以心学用兵——力行,以圣化集大成。

自曾国藩以来,岳麓书院可谓英雄辈出,中国近代史上,那些最悲壮、最有血性、最为壮丽的事业,几无一不与湘人有关,从近代史来看,共和国之路便是从岳麓书院里走出来的。